中欧双边贸易全年有望保持增长 应进一步密切“双链”合作

来源: 国际商报 2022-09-15 08:16:01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加剧影响,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仍然实现了逆势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前8个月,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7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7%。来自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欧盟27国对华贸易额为4139亿欧元,同比增长28.3%。其中,欧盟对华出口1122亿欧元,下降0.4%;自华进口3017亿欧元,增长43.3%。

在受访专家看来,这组数据印证了中欧经贸拥有很强的互补和潜力,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双方的经贸利益关系仍然紧密相连。中欧应在各个层面增进互信、加强沟通,为双边乃至全球供应链安全进一步注入“稳定剂”。

双边贸易全年有望保持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与欧盟经贸合作展现了强劲的韧和活力。“上半年欧盟对华进口依赖加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蔡彤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主要原因是欧盟在俄乌冲突、对俄制裁影响下制造业开工率下降,更加依赖进口。而中国则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运转正常。此外,中欧班列亦弥补了易受疫情影响的海运、空运缺口,保障了中欧之间的运输不中断,为中欧开展贸易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微观层面来看,宝马、奥迪、空客等欧洲企业今年继续扩大在华业务。一项针对欧洲企业在华发展计划的调查显示,19%的在华欧洲企业表示扩大了现有生产业务规模,65%表示维持了生产业务规模。业界认为,这反映出欧洲企业对华投资信心坚定,中国经济发展韧以及国内大市场对欧洲跨国公司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期欧洲央行加息进程及欧元下行压力可能对中欧进出口产生多方面影响。“欧元贬值对中欧贸易产生的影响在7、8月份已经有所显现,这两个月的中欧贸易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蔡彤娟预测,若欧元继续贬值,将使“中国制造”相对变贵,对第四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的订单量产生冲击;同时,欧元贬值将使“欧洲制造”变得相对便宜,有利于增加中国自欧盟的进口,减少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推动中欧贸易更趋衡。

“从全年来看,尽管受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和欧元贬值影响,但中欧之间相互需求的基本盘稳固,第四季度取暖季欧盟对中国的相关设备、产品的需求还将增加,因此全年中欧贸易仍然会保持增长。”蔡彤娟如是总结道。

应进一步密切“双链”合作

展望未来,中欧加强经贸合作仍是大势所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出口国,已与欧洲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但业界呼吁,仍须重视对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等事件给中欧供应链带来的冲击。

日举办的“中国经济与中欧合作新未来”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强调,当前中欧经贸合作面临一些考验,但双方企业仍在寻找办法以应对潜在风险,中欧经贸合作的基本盘依然稳固。中欧应在各个层面增进互信、加强沟通,为双边乃至全球供应链安全进一步注入“稳定剂”。

与会专家建议,在海运通道方面,双方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共同参与市场规则和行业规范的制定、促进运营体系数字化能力建设、强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等,以调整和规划海运运力;在航空通道方面,应引导中欧航线布局与制造业需求对接,共同构建中欧之间空运通道全链路服务能力;在铁路通道方面,通过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构建班列上下游绿色安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支持中欧班列相关企业加强对接,实现中欧班列与沿线国家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蔡彤娟则表示,在中欧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中,技术贸易已成为最具活力的部分,年来中国自欧盟进口电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使用等技术服务额增长较快。中欧经贸的合作潜力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领域,应尽快促成中欧投资协定的重启与签订,将有助于中欧在新能源、电动车、云服务、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相互投资,并带动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增长。

Copyright ©  2015-2022 财务报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